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日本“僵尸银行”四大成因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曹阳 陈勇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0日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在房地产、股市泡沫破裂后,商业银行由于冲销坏账引发贷款能力不足,当时的银行被戏称为“僵尸银行”,在整个90年代后国内广义货币增速始终难以回升。

  1990年代,日本造成货币乘数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低利率、金融不稳定性和银行准备金变动三个方面。

  首先,低利率降低存款回流速度。日本央行在1991年开始宽松货币政策,贴现率不断下调,非银行部门持有现金成本下降,导致存款回流能力减弱。其中定期存款比例大幅下滑,而现金/存款比例出现攀升。在整个时间段里,家庭部门对现金率的贡献度达到了54.8%,企业达到了21%。

  其次,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降低银行信贷能力。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增加,伴随着个人、企业倾向于持有安全和流动性好的资产,商业银行出于资产负债管理需求,对中长期贷款发放也比较谨慎。日本商业银行的资产构成中贷款占总资产比例不断下滑,从60%下滑到54%左右,而证券持有比例不断上升。

  最后,商业银行倾向于持有更多超额准备金。低利率导致银行发放贷款带来的收入有限,加之清理不良债权、股票下跌等造成的权益缩水影响,尽管日本央行为商业银行注入了大量基础货币,但大多转化为超额准备金,也抑制了货币乘数的回升。这与2008年“次贷危机”美国的案例也是类似的。

  海外投资扩张会降低国内货币乘数。日本的净海外投资头寸在1990年代后大幅上升,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从10%连续攀升至目前的56%。同时政府部门的净海外头寸上升远低于整体变化,这意味着金融、企业和私人部门的海外净投资增速更快。对非金融机构,国内低利率意味着海外资产的回报更为可观,增加的外币资产配置使得存款数量减少,这制约了贷款发放;对于金融机构,由于低利率,“融资套息交易”成为2000年后的主流操作,金融机构本身对于低收益的贷款兴趣索然,以上均是货币乘数大幅下滑的原因。

  日本的经验对当前的中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不过当时的日本经济情况较为特殊,与目前的中国存在根本不同:

  第一,在于国内经济增长、通胀情况的差异,中国经济增长仍有动力,维持8%以上经济增速依然是市场的一致预期,通胀下行缓慢使得利率不可能出现日本的零利率局面,因而存款无序外流的概率不大;第二,中国银行业的经营依然较为稳健,出现日本1990年代“金融大崩溃”可能性甚微。第三,尽管资本项目开放将成为趋势,但本外币替换将是渐进的,因而“套息交易”不会在中国出现。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