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中国金融频道>> 金融监管>> 证监会动态 >> 正文内容

证监会:服务实体经济 推进债市“五个统一”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2日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我们的工作重点包括三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如果从中国债券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这个市场正在发挥着向实体经济输血的重要功能。在2011年,实体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的融资额达到1.4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额的10.7%。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通过债市来解决资金的需求。当然,债券市场也依然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债券市场发展迅猛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速度近年来非常迅猛。数据显示,到2011年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达23万亿元,接近GDP的50%。这一数据规模居世界第五、亚洲第二。与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这一占比并不算高,美国是172.94%,英国是73.28%,德国是78.89%,相较而言,中国的债券市场接下来的发展仍具空间和潜力。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中的信用债券规模占比越来越大。中债公司的一份最新报告统计显示,目前信用债券规模达到了5万亿元,占全部债券市场的22%,比“十一五”初期的4.7%增长了17个百分点。银行间市场每年发债企业的数量也由“十一五”初期的87家增加到800多家。发债企业从少数几家大型央企,扩展到中小企业,行业涵盖公用事业、交通运输、采掘、化工、医药生物等各行业。

债券市场的输血范围正在扩大,更多企业受益,更多的企业都能进入这个市场。前段时间高收益债券(俗称“垃圾债”)可能“横空出世”的消息就曾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

在接受上述采访时郭树清表示,正在制定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实施方案,市政债和机构债也在积极研究推进之中。他认为,公司类债券市场的改革,关键是消除事实上存在的政府审批部门为企业提供的信用背书或隐性担保

招商银行债券方面分析师刘俊郁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的话,对投资者而言更多的是关注其风险能否有效衡量的问题。以前的债券发行,特别是城投债,或多或少都有政府隐性担保在里面,所以即使企业资质不好,从收益率上也难以反映出其实质的信用风险。现在,中国市场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违约率出现,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行,如果真能达到消除信用背书或隐性担保的话,对债市的长久发展是好事。”

不过,目前一段时间债券市场上有些公司不断闪着可能违约的红灯,对此,刘俊郁认为:“短期内如果真的有违约事件发生的话,债市投资者或投资机构可能会经历一波市场信用风险的‘洗礼’。”

债市统一的大趋势

由于历史等原因,25年来,在债券市场这个大盘子里,债券市场慢慢形成了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隔离,不统一的状态造成效率低下多种问题。而债券市场的统一似乎已不需再用理论来论证,其趋势已成必然。

郭树清在此次接受采访时也称,人民银行、发改委和证监会初步建立起公司信用类债券的部协调机制。现阶段将着力推进债券市场制度规范的“五个统一”,即统一准入条件、信息披露标准、资信评级要求、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和投资者保护制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场内、场外市场互联互通,逐步建设规范统一的债券市场。

对此,刘俊郁表示:“进一步促进场内、场外市场互联互通,逐步建设规范统一的债券市场,是交易员所希望见到的。”

昨天,中债公司一位部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我国债券市场与国际标准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进一步服务好实体经济还需做大量工作。其中包括健全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大的便利;对企业发行的债券采用统一的招标方式;完善发债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完善发债企业的评级机制;引入担保品逐日盯市管理机制等。

郭树清履新4个月精彩语录:

● “切实解决新股发行价格过高。”

(2012年2月23日郭树清主持召开的经济学家座谈会上)

● “蓝筹已经显示出罕见投资价值。”

(2012年2月15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成立大会上)

● “IPO不审行不行?”(2012年2月初证监系统内部会议上)

● “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督促上市公司明确对股东的回报。”

(2012年1月9日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

● “要研究加大鼓励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的政策措施。”

(2011年12月14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上)

● “低收入人群不宜进入股市;对内幕交易和证券期货犯罪零容忍。”

(2011年12月1日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

● “我国外贸顺差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2011年11月国际金融论坛年会上,郭树清履新证监会主席后首次公开表态)

(第一财经日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于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