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石贝贝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1日
2011年,在华主要外资法人银行在中国内地市场的业绩表现、盈利贡献率都获得了大幅提升,由此带动了各家外资金融集团对华投资及经营支出成本出现上升趋势。随着主要外资行在华规模的逐步扩大,其盈利结构、利润增幅受国内货币政策影响的显著性也日益凸显。这与以往外资行高层“在华规模小、受货币政策影响幅度不大”的说法有了很大不同。
内地市场盈利飙升
近日,汇丰、渣打、恒生、东亚、星展等在华主要外资法人银行陆续发布了2011年财务数据,中国内地盈利贡献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上述外资行均在其年报中强调,2011年经营支出总额上升,其中较大部分来自为中国内地未来业务增长而不断做出的投资。
其中,汇丰控股年报并未详细披露在中国内地的具体业绩数据,但强调中国内地为其重要市场及收入增长较快地区。2011年,渣打在中国内地的收入增加17%至8.25亿美元,盈利增长一倍至2.2亿美元。恒生中国2011年税前盈利同比增821.8%至4.82亿港元;内地业务对恒生银行税前盈利贡献从上年的15%提升至22%,其中投资于兴业银行所占盈利上升约40%。东亚中国税前盈利劲升71.03%至24.44亿港元,对东亚集团贡盈利贡献超过四成。星展中国全年净利则较上年翻一倍,超过5亿元人民币,中国内地晋升为该集团第三大收入贡献市场。
从盈利构成来看,由于各家外资行策略不同,其主要盈利贡献业务也各异。如恒生中国配合客户理财需要,2011年内地个人银行客户数增21%,优越理财客户数增26%;此外,凭借跨境业务能力,该行企业及商业银行客户数增8%。星展中国CEO张在荣则称,2011年其净利来源依次主要为企业银行、现金管理及财资市场以及个人银行业务收入等。
政策影响日益明显
在华外资法人银行由于整体规模较小,在以往中国内地重要货币信贷政策发布之后,外资行人士通常会以“我们在华规模小,业务受政策影响不大”等表态来回复。而翻看2011年各在华外资法人银行的业绩构成后发现,随着它们在华规模及业务的扩大,内地货币政策对其盈利结构的影响正日益明显。
强劲的贷款增长、中国内地调高利率后息差扩大、费用收益上升等,都成为这些外资行去年在华业绩提升的重要动因。汇丰控股称,2011年受惠于贷款持续增长及来自各类费用收入的收益上升,汇丰控股在中国内地所投平安保险、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联营公司的收益贡献也在上升。恒生中国则称,2011年该行净利息收入及其他营业收入均有强劲增长,总营业收入较2010年上升46%,同时,客户贷款上升23%,总存款增加34%。
随着中国内地业绩表现强劲,上述外资行也再度重申将继续加强对华投资及拓展业务的步伐。“2011年由于能够把握内地开放金融业、人民币逐步国际化以及香港和内地经济更紧密融合所带来的机会,恒生在跨境服务和人民币相关业务上均取得令人鼓舞的增长,未来会继续以中国内地为发展重点。”恒生银行董事长钱果丰表示。
另据东亚银行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李国宝称,2012年集团将在中国内地市场进一步增设分行、提升电子银行服务,进一步扩大市场渗透率,以进一步提升业绩。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