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新能源:“绿色”动力促崛起[图]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9日

    回顾我省电力迎峰度冬用电高峰期的情况,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均没有出现拉闸限电现象,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得到了可靠的用电保障。

  透过现象看本质。今年电力迎峰度冬以来,我省电力供应充足,电煤库存量高、火力发电稳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能源同样功不可没。

  在全球能源安全日益引人关注、新能源建设成为广泛共识、我国将新能源产业列入能源重点发展领域的大背景下,以风能核电为引领的新能源产业,正在逐步成长为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和“亮点产业”。

  江西新能源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成效喜人。

目前国内最大的双轴跟踪地面太阳能电站——江西瑞晶太阳能光伏电站已正式并网发电,年发电量可达360万千瓦时。

  主动出击,抢占先机——江西新能源产业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一项重大产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国内外发展形势,符合本地实际,才能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革命,使新能源的开发成本迅速下降,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是能源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着力点。国家将以能源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这就要求江西紧跟国家部署,大力发展新能源。

  从江西能源形势看,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必由之路。一方面,江西能源资源可以用“缺煤、少水电、无油气”概括,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安全极易受到极端气候的威胁。另一方面,加快新能源产业化进程,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江西风能、核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是发展新能源的有效载体,具有比较优势。

  省工信委主任谢碧联认为,我省把新能源产业纳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壮大,主动出击,力求在新一轮能源竞争中抢占先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宽领域、更加可靠、更具活力的能源支撑,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一大生动实践,是为绿色崛起构筑能源强劲动力的一大创新举措,是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一大战略选择。

  强力推进,多点开花——江西新能源产业亮点频闪,崭露头角

  强力推进,多点开花,是近年来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清晰思路;亮点频闪,崭露头角,是近年来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显著成效。

  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发展新能源产业,并不是盲目而上,而是按照立足省内资源,坚持多条腿走路的原则,在措施上强力推进,在目标上多点开花——近期,着眼于保障供应为主,以风电为重点,挖掘水电潜力,依据资源情况有序发展生物质能,推进太阳能发电示范。中长期,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推广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使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核电成为能源供应的主力。

  核能方面,彭泽核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安全稳步推进。

  水能方面,水电建设有序推进,石虎塘、峡江等大中型水电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一批中小水电项目陆续投产发电。

  风能方面,风电开发走在中部省份前列,相继建成了矶山湖、长岭、大岭、老爷庙四个风电项目,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3.35万千瓦。

  太阳能方面,全省已建、在建太阳能发电项目29个,总容量10多万千瓦。

  生物质能方面,已建成鄱阳凯迪、万载凯迪、吉安金佳谷物等生物质能电厂,以及南昌麦园垃圾处理场填埋发电项目等一批生物质能发电项目。

  地热能方面,已建成九江星子温泉、宜春温汤温泉等大型温泉利用项目,全省浅层地热使用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

  技术装备制造业方面,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装备业得到迅猛发展;江西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依托本省丰富优质的稀土资源,生产先进的永磁直驱型风机,已具备批量生产1.5MW与2.0MW直驱风电机组能力;目前,宜春、上饶等地的锂电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江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着眼长远,凝心聚力——江西新能源产业潜力巨大,前景诱人

  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江西新能源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喜人成效,但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着眼长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新起点上力求新突破。

  根据相关规划,到2015年,我省将初步构建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制,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全面发展;到2020年,我省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新兴主导产业,建成中部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和低碳经济先进省份。

  ——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全面提升,各种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显著增长。

  ——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

  ——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农村沼气利用210万户,力争建成绿色能源县8个。

  ——新能源科技研发和装备制造能力显著提高,科技研发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新能源配套设施形成一定规模,其中抽水蓄能电站规模达到120万千瓦,智能电表用户超过240万户。

  潜力巨大,前景诱人,江西新能源产业必将书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本报记者张志勇 何宝庆 李冬明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张志勇 何宝庆 李冬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