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红谷滩500失地农民海南当“地主”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9日

    本报南昌讯(记者李晚成 实习生喻妍)一种帮助失地农民致富的“海南种植模式”正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沙井街办推开。2月28日,来自红谷滩新区沙井街办的统计显示,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帮助下,沙井街办已有500余人到海南承包土地,种植木瓜、香蕉等经济作物,面积超1.2万亩,年销售产值上亿元。500余名失地农民,摇身变成新时期“地主”。

  随着红谷滩新区开发建设提速,过去一直靠种菜为生的沙井街办卫东村村民土地被大量征用。如何让农民失去土地后并不失去幸福,成为摆在沙井街办领导面前的头等民生大事。沙井街办调研发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少部分农民到海南租地从事种植业,但由于缺乏支持,一直没有形成气候。直至2005年前后,在海南从事种植业的沙井农民也不过百余人。

  当越来越多失地农民涌现时,沙井街办意识到,要引导失地农民致富,不仅仅是要他们享受社保、医保,更要给予他们创业的机会。沙井街办因势利导,在失地农民中大力宣传“海南种植模式”,引导有种菜经验的当地农民到海南包地种植木瓜、香蕉等农产品。

  从2009年开始,沙井街道引导种植业主陆续建立党小组、成立“海南种植协会”和转移被征地农民就业试验点。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种植户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到抱团作战,形成互助小组,并调整种植品种,学会科学管理,许多在海南承包土地的失地农民很快富起来。在先富起来的农民示范效应下,红谷滩新区越来越多失地农民涌到海南,并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失地农民“海南种植模式”。

  万小安就是在政府帮扶下富起来的失地农民之一。失去土地后,万小安一直无所事事,生活困苦,2009年,万小安成为种植大户、卫东村党支部书记雷平国的结对帮扶对象。在雷平国的资金和技术扶持下,万小安现已在海南承包了50余亩土地,年收入达20余万元。

  这几年,失地农民的种植事业越做越大,一些大户每户承包土地就达上千亩。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至日本、韩国等国家,年纯收入数千万元。

  富裕起来的失地农民眼界更开阔了。这两年,他们已陆续在云南西双版纳承包3000余亩土地,今年更打算跨出国门,到老挝等国家去承包土地种植瓜果,争做“洋老板”。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李晚成 实习生喻妍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