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8日
浙江缺工、广东缺工、福建缺工……招工难在近几年已经逐渐常态化。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我省也不例外,春节刚过,一些刚开工的企业发现,生产线上的工人缺了不少。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我省还有数十万个就业岗位等待务工者“填空”。同时,一场“留人大战”也在全省各地打响:100天的“春风行动”全省将举办超过1000场招聘会,火车站、汽车站都有招聘点,家家户户发放招工宣传单……目的只有一个,从每年600多万外出务工人员中,“截留”一部分人为本地企业服务。
寻找岗位
就业咨询 本报记者海波摄
留人:各地都在出“奇招”
过年前,浮梁县部分农村家庭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宣传单,企业招聘信息、招聘会时间和地点都写得清清楚楚,要想在本地就业,打一个电话即可。
该县劳动就业局副局长操振文说,这样的宣传单全县一共发放了8万份,基本上“不缺一村,一漏一人”。采取这种“极端”的做法,也是迫于无奈,今年本地有一大批企业要投产、扩产,据年初的初步统计,今年该县企业新增的岗位数最少在2000个以上,这给不少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浮梁县每年有约5万人外出务工,发放就业宣传单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将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留在本地就业。为了留住返乡农民工,全省各地的劳动就业部门都出了不少“奇招”:抚州市印制了招工年画免费发放,群发招工短信、在交通要道制作招工信息牌;南昌市春节前组织了20多场趣味招聘大会,以灯谜的形式向务工人员宣传就业信息;吉安市除了召开招聘会外,还设立了8个流动招聘点,组织用工企业摆摊设点,火车站的招聘点24小时不间断服务。原因是该市数百家企业缺工上万人。
上饶市是我省劳务输出大市,每年有约120万人外出务工,但是,春节后,该市企业用工缺口达数万人,而且缺的不仅是技工,还有大量普工岗位。上饶市就业局副局长王永忠说,为了将返乡的90多万农民工留下一部分,从正月初三开始,各县就开始进村入户向返乡农民工提供本地招工信息,“外出务工人员回流趋势比较明显,现在本地企业招聘的员工大多是从外省返乡的。”
“现在劳动就业部门的工作导向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前主要是促进劳务输出,现在是要引导一部分回流。”省就业局有关人士说,去年我省劳务输出人数达686万人,截至1月29日,我省返乡探亲的农民工人数为393万余人,而各级就业部门之所以出各种“奇招”,目的是要将这些返乡的劳动力留下一部分“支援”本地企业。
“劳务对接平台的搭建,对留住外出务工人员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省就业局有关人士称,目前全省已经组织各类招聘会500多场次,已有近37万人达成就业意向。
“抢人”:与沿海的争夺日趋激烈
祝振平是南昌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往年春节前,他都能接到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企业主“套近乎”的电话,目的是为节后在南昌举行招聘会做准备。但是,今年该中心至今还未举办一场省外企业招聘会,“他们都绕过我们,直接与一些职校或农村联系了”,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参加招聘会要面临与本地企业竞争。
奥克斯南昌生产基地人力资源部主管姚超最近有些着急上火,眼下已经进入空调生产旺季,订单纷纷发来,可生产线上还缺七八百人,以至于产量一直无法提升。节后,他参加了多场招聘会,发现了一个有别于往年的现象,今年参加招聘会的人少多了。南昌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从1月31日起连续举办了5场招聘会,第一天和第二天每天有1400人报名,后面每天就只有几百人,与往年相比大幅减少。
姚超说,要说福利待遇,今年也提高了不少,每月工资就加了200元,还有餐费等补贴。可这么多适龄劳动力哪去了?他一琢磨,“无非是待在家里观望,或者是往沿海省份去了。”
根据祝振平的观察,本地企业与沿海省份企业在对劳动力资源的争夺方面已经呈现出日趋激烈的态势,“这从招聘会上不断提高的工资水平就可以看出。”今年在该市场登记招聘企业工资水平普遍提高了10%左右。
浮梁县劳动就业局副局长操振文说,今年初,65家浙江企业带着数千个就业岗位来到浮梁县招聘,给本地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总体而言,浙江企业的薪资水平和工作环境都要优于一些本地企业。这对本土企业也是个触动,首先就是上调工资水平。“作为政府部门,我们也乐意看到这种结果。”因为,如果本地企业不提高待遇,即使是没有外省企业来“抢人”,也难以留住这些外出务工人员。
祝振平说,沿海与本地企业对劳动力资源的争夺,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开始体现在政府层面。以前许多地方是主动请沿海企业来当地招聘,现在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经历多年的招工难后,沿海省份已经不再是单纯靠企业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件来吸引工人了,政府也在迎合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提升软环境,如宁波去年就放宽了外来务工人员落户门槛,广东的外来务工人员今年有望享受当地基本公共服务。
而我省一些地方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就业环境。省就业局有关人士说,吉安市青原区为了解决工业园区较偏远、交通不便等问题,除了开通公交线路外,今年还对在富滩工业园、华能工业园工作满一年的就业人员,实行一定数量的交通补贴。而南昌等地对工业园区的服务业配套也越来越重视,希望能够缓解园区企业招工难现象。
缺人:情况或许没有那么糟
根据省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我省企业提供的岗位数为83.7万个,目前已有约37万人达成就业意向。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省缺工46万余人?实际情况可能并没有那么糟糕。
“缺工确实存在,但真实情况可能并没有往年那么严重。”省就业局有关人士称,每年春节前后这段时间,是一年中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剧烈波动期”,大量人员在流动,企业也在估算一年潜在新增岗位量,这是一个动态的数字,很难准确统计。此外,一些企业往往同时参加多场招聘会,招工人数被重复统计。而许多务工人员也还处在“蛰伏”状态,没有急于找工作。预计到3月份,企业用工情况就能基本稳定下来。
但是,缺工现象是现实存在的。省就业局上述人士称,这已经是多年来的一个常态化现象,而且我省的结构性缺工的特征明显。根据省就业局的调查,我省的新成长劳动力,不愿在省内、特别不愿意在低端制造业的流水线上就业,八成以上都出省就业了。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招工难主要集中在电子、纺织、制衣、制鞋四个行业,高达77%,企业缺工集中在普工、技工,所占比例高达90%,其中,一线操作普工高达77%。
“许多5年前就存在招工难现象的企业,至今依然叫苦连天。”祝振平说,结构性缺工现象在我省非常普遍,出现招工难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纺织等行业,用工季节性强,接到一个订单可能就需要增加数百人,一旦订单减少,员工又大量流失,而且,由于产品附加值较低,薪资水平增加幅度有限,劳动强度又比较大,自然就存在长期缺工现象。
据了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上周召集我省、浙江等劳务输出、输入省份召开座谈会,一些沿海省份就提出,今年沿海省份缺工的严重程度被高估了。受宏观经济影响,今年沿海省份的出口型企业受到一定影响,企业岗位需求量有减少的可能。因此,有关人士建议目前还在观望的务工人员:提高对薪水、福利、工作环境的期
望值是应该的,但是,也不能盲目乐观。
本报记者郑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