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发表有关内地银行业的报告指出,未来数年内地银行业仍会因不良贷款及坏帐的问题而令盈利受压,但相信内地银行现时具有良好盈利能力、合理的不良贷款比率水平和充足的资本比率,料在2012年前不良贷款问题可望保持可控水平,故此不会影响行业的评级。该行同时估计,内地银行业数年内不良贷款比率将上升4-6个百分点,令不良贷款额增加至1.8-2.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主要来自房地产贷款。 ■本报记者 廖毅然
内地银行业去年的新增贷款创增幅30%高位,标普信用分析师曾怡景(Ryan Tsang)发表的报告指出,一旦问题达至危机水平,中国政府也会介入和拯救银行,并称即使四大银行在2001年的不良贷款比率高达20-30%,但整个行业仍然是以常态运作。
料全年贷款增速降至20%
他预料,今年的贷款增速将稍为降至20%,较去年的30%放缓,而不良贷款及其他问题贷款比率等在今后两年仍可维持在10%之下。他补充指,银行有能力去吸收3-5%的不良贷款,若升高过该水平就会有筹资压力,一旦升至近10%,很多较小型的银行将会需要大额融资以及寻求政府的协助。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底,内地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为1.58%,比年初下降0.84个百分点。
忧房产商借贷令坏帐上升
他又指出,一些城镇发展公司为公共建设业务筹措的资金会造成不良贷款,坏帐数字亦会因房地产发展商近年大幅度借贷而有所增加。整体贷款数字已在今年首两月升至2.1万亿,未来数年仍会持续增加,成为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标普补充指,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数字显示去年“天量”人民币新增贷款中房地产相关占比仅5.7%,但实际的发展商借贷数字不止于此,因为他们可以透过例如并购贷款等不同渠道的资金去购入土地,而这些贷款只归类为中长期企业货币或营运资金。
不过报告亦乐观表示,随中国政府会继续实施行政命令与市场行动相结合的政策以控制从2008年起开始上升的贷款数字,加上内地银行业本身亦有足够的资本,未来两年可把不良贷款及其他问题贷款的比率控制在不超过10%的合理及水平内。虽然政府突然改变政策,对业界会有钜大影响,但这种机会很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