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6日
近日,参加全国塑料着色与色母粒学术、技贸信息交流会暨第18届中国色母粒行业年会的160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老总汇聚永丰县,就如何发展壮大该县碳酸钙产业进行考察调研,出谋献策。这是继2008年永丰成功举办“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改性塑料专业委员会年会”之后,永丰碳酸钙产业再一次成为全国碳酸钙行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永丰充分发挥中国碳酸钙产业基地县的资源优势,独辟蹊径开展资源招商和产业招商,走出了一条以“石”招商、点“石”成金、靠“石”兴县的现代产业化之路,小石头做成了大产业。2011年,永丰碳酸钙产量达18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实现增加值7亿元,税收2亿元,安排就业1万多人。
产业规划向高端看齐
永丰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已探明的储量达110亿吨,属江南最大富矿区;石灰石的碳酸钙含量高达98.87%以上,名列全国第三。然而,永丰石灰石过去主要用于烧制石灰、修路建房。粗放型的开采方式不仅浪费了资源,更让永丰人捧着“金石头”吃穷饭。“一定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痛定思痛之后,永丰提出了充分发挥石头优势、把小石头做成大产业的发展目标。
他们制定了较为高端的碳酸钙产业发展规划,将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在建设“石头之乡”,全力打造全国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基地。在陶唐乡规划建设占地5000亩、以碳酸钙为原料的新型建材工业城;在工业园南区规划3000亩用地建设碳酸钙工业城,目前已建成广源粉体材料产业园;计划到“十二五”末,全县碳酸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
围绕这一战略规划,永丰在推进碳酸钙产业跨越发展过程中,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实施矿产资源整合,科学规划了重钙、轻钙、纳米钙、石灰原料基地,依法关闭了50多家非法矿山,200多家利用石灰石加工重钙的企业整合为30多家。凡新上碳酸钙粉体加工企业、固定资产实际投资达到较大规模的,实行不同标准的税收奖励,吸引了一大批有实力的碳酸钙企业在永丰落地生根。
县里还组建碳酸钙产业发展办公室,每年配套专项资金,实行“一企一策”扶持碳酸钙产业发展。广源化工、南方水泥、九峰纳米钙等20多家拥有全国一流技术、规模的粉体材料生产企业得以迅速裂变扩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小巨人”。年产值超过6亿元的广源化工公司,已迅速崛起为江西省著名民营科技企业和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十强之列。
产业发展向集群交汇
在永丰县粉体材料产业园采访,记者看到,园内不同投资主体的企业间均以上下游产品、副产品为纽带,形成了关联紧密的物料链、产业链,从低端到高端,再走向市场,形成了产业大循环、大集群,极大地提升了石灰石资源身价。过去几十元一吨的石灰石,经过精深加工后,高的可卖到7000元一吨。
该县巧妙利用全国塑料工业协会年会独有的网络关系,抓住全国塑料工业在县内建立碳酸钙供应基地的有利条件,走出去,请进来,广泛联系大企业、大公司和科研单位,重点围绕碳酸钙等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特色招商,引进了大量关联度强的碳酸钙上下游企业。
同时,他们加强对全县碳酸钙产业的整体布局,引导产业、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区域高度集聚,实现碳酸钙企业之间集约、节约、配套同步发展,从而形成了主导产业、基础产业相互配套、紧密协作的现代产业结构,以碳酸钙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迅速崛起。目前,永丰县有碳酸钙企业70多户,已形成规模企业16户,生产线80多条,拥有同行业“全国十强”企业,为全省最大的碳酸钙加工生产基地和全国碳酸钙产业基地县。
产业升级向精深挺进
“2011年公司实现产值4200万元。”1月21日,三和纳米钙公司董事长周晓勇告诉记者,公司上一年的产值还不到2000万元,这是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走转型升级之路的结果。
为提高产品附加值,三和纳米钙公司聘请清华大学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定期来公司指导生产,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深受客户喜爱,公司也成为县里的明星企业。
同样的转型升级之路,还在许多企业演绎着同样的精彩。泓毅高分子公司利用高科技生产出精深产品——塑料母粒,成为市场宠儿,引领市场潮流。这种产品能大大降低工业塑料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
广源化工建立了广源研发中心,与国内各大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适合各类行业的新产品,已成功开发出适用于涂料行业、塑编行业、改性塑料行业、无纺布行业等的配方,促成广源化工与下游产业达到“双赢”。
永丰碳酸钙产业渐成规模后,又瞄准转型升级这条路,向精深加工挺进。该县大力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转型升级,促进了永丰碳酸钙产业的“华丽转身”,也为永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头一个月,该县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上交税收同比分别增长52.2%、59.4%和41.5%。
谭志刚 本报记者刘之沛